上海创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,是一家集房屋建筑施工、装饰装修、房地产开发为一体,跨行业、跨地区多元化经营的建筑施工企业。公司先后承建了高层商务楼、高层住宅楼、大规模住宅小区和宾馆、酒店、商场、公寓以及旧居住小区综合整治等工程,所建项目屡创省、市、区级优质结构、优质工程、白玉兰、文明标化工地及节约型工地等奖项,且多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。公司业务遍布较广,主要在上海、北京、天津、广东、河南、黑龙江等诸多省市开展项目。
QIQI报道 :建筑施工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,您怎么看行业环境的变化?面对越来越紧缩的竞争格局,您是怎么应对的?
创宏·王莺 :施工行业是一个传统行业,过去十多年,我们享受到了房地产高速发展的红利,企业也快速成长壮大。但随着房地产红利的结束,行业进入整合和转型期,过去的市场就像一条宽敞的高速公路,有10个车道。但当市场发生变化,可能只有4个车道时,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如何应对。因此,我们选择实施数字化管理,利用先进的工具补全企业管理漏洞,重塑流程,重新组织和改革企业架构,使业务操作更加规范合理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我们积极拥抱了数字化和AI技术。
QIQI报道 :在工作中有没有出现财务与业务数据不一致的情况?是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分歧的?
创宏·王莺 :这个肯定是有的,做业务的人员,对每个项目的进展、客户的付款情况了如指掌,但他往往忽略了两个关键问题:第一是资金成本,建筑施工行业垫资普遍,项目资金跨项目周转是常态,但很多业务人员并不会把利息或资金占用成本算进去;第二是税负,营改增后采购发票抵扣差异大,业务人员往往不会在意这一点,这个税差可能直接吃掉了利润。于是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:业务人员觉得项目是赚钱的,但财务部门给出的报表却显示毛利很低甚至亏损。他会质疑:“你是不是算错了?”,经常出现和财务部门扯皮的现象。我们意识到,仅靠解释说服并不能解决问题,必须靠数据说话。2023年,我们启动与企企的合作,2024年系统全面上线。我们搭建了项目看板、经营看板,并设计了三张核心报表——特别是“税负表”,项目经理可以实时查看自己项目的税负明细,再也不需要跑来财务部门“吵架”了。现在他们自己登录系统,能看到哪个项目收款超期、哪条预算超支,老板也不用再找我对账,直接拿手机一看,心里一清二楚。我们不再反复解释“为什么财务口径不同”,而是建立起了用数据说话的协作机制。这一年,整个公司在数据意识和管理习惯上都上了一个新台阶。
王总在24期圆桌会上与嘉宾交流
QIQI报道 :我注意到你是少见的经常跑项目现场的CFO,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?你在现场具体关注什么问题?
创宏·王莺 :作为CFO,我完全可以坐在办公室吹着空调看报表,但由于在和董事长沟通的过程中,他总是觉得我不专业、不懂业务。所以我就想去深入的了解业务,要深入的了解业务我就必须深入项目现场了解实际施工情况,才能发现管理中的难点和漏洞。财务做账不仅仅是对数量和价格的记录,真正影响利润的是过程管理。因此,在企企服务业ERP二期项目中,我特别强调要建立供应链系统,涉及全流程、全产业链的工业系统。材料供应要与施工进度匹配,比如挖地基、支钢筋,这些材料都需按施工进度分批进货,因为材料管控对盈利至关重要。
王总在项目工地现场(左9)
满是数据,为啥老板不看?
QIQI报道 :很多企业都有数据,但老板经常说‘没用’,你怎么看这种现象?你是如何解决‘老板看不见想看的数据’这个问题的? 创宏·王莺 :财务部从来不缺数据,一个企业所有数据最终都会归到财务部门。但是,为什么老板感觉没有数据?因为我们给出的数据不是他感兴趣的。老板不关心传统的三大报表,即使做得再详细,他也不会去关注,是因为提供的数据都是滞后的,老板需要的是实时数据,可以用于即时决策,分析项目延期后如何扭亏为盈。因此,财务数据的获取必须从业务端开始,经营会计需要深入到业务前端,获取真实的第一手信息,并及时传递给财务部门。财务部门再将数据处理后形成决策支持报表。这种内部经营会计是业财一体化的体现,业务在前、财务在后,财务仅负责记录和处理数据,业务才是真正主导数据真实性和及时性的关键。当业财一体化经过2-5年的数据沉淀后,这些数据就更为可靠,可以通过AI模型分析,为经营决策提供更精准的支持,使项目预算更准确,投标报价更有竞争力。
王总在24期圆桌会上与嘉宾交流
QIQI报道 :您怎么看AI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价值?目前有哪些场景是你们已经在用或者特别期待落地的?
创宏·王莺 :AI的基础是数据,数据足够充分,才能真正推动行业发展。在建筑行业,如果数据完备、支撑充分,AI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。比如,我们商务标和技术标的制作就能实现自动化、模板化,员工再也无需加班到深夜12点,数据直接从系统中获取,非常便捷。AI还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管理内控与风险管控。建筑行业的劳务工众多,管理难度大,人为失误也多。通过AI技术,可以更精准有效地实现人员管理,降低人为错误带来的风险。总之,我认为AI技术在建筑领域有巨大潜力,能真正成为我们企业经营的高效助手。